“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艾利森到访京津沪三地,与官方及学界密切交流
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学者,近期访问了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与官方及学术界进行了密切交流,他探讨了如何避免大国间的冲突和误解,并强调了加强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此次访问旨在促进国际关系的理解和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艾利森的到访为三地学者和官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更加稳定和繁荣的国际社会。
京津沪三地深度交流
2023年10月,国际知名学者、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博士,应中国政府邀请,先后访问了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与官方及学界进行了密切交流,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中美两国在战略安全领域的理解,也为全球战略稳定提供了新的思考,本文将详细回顾艾利森博士的访华行程及其与三地官方和学界的交流内容。
北京之行:开启战略对话的序幕
在北京,艾利森博士首先访问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高层官员就全球经济形势和中美战略竞争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强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美两国需要建立更加稳定、可预测和合作性的关系,以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双方一致认为,通过对话和合作,可以有效管控分歧,实现共同繁荣。
随后,艾利森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研究所进行了学术交流,他详细阐述了“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核心观点,即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往往会出现结构性冲突,除非双方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来避免这种冲突,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讲座上,艾利森博士与数百名师生进行了互动,他鼓励中国年轻一代学者积极参与全球战略对话,为构建更加稳定的中美关系贡献力量,他还特别提到,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应该加强在这些领域的沟通和协调。
天津之行:深化经济合作的探讨
在天津,艾利森博士访问了南开大学和美国研究中心,他在这里与经济学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中美经济关系、全球供应链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艾利森博士指出,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需要共同努力维护开放、包容、合作的全球经济体系,他还特别强调了中美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认为这将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艾利森博士还参观了天津滨海新区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最新进展,他高度赞赏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并表示愿意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上海之行:展望金融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在上海,艾利森博士访问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他在这里与金融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双方就中美金融合作、全球金融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艾利森博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他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的声音和诉求,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复旦大学举办的讲座上,艾利森博士还就“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对中美金融合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虽然中美在金融领域存在竞争和分歧,但双方也有广泛的合作空间,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可以有效管控分歧,实现互利共赢,他还特别提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认为这将为中美金融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与展望
经过一周的访问和交流,艾利森博士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官方和学界对中美关系的重视和期待,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推动全球战略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表示愿意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双方一致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美两国需要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中美两国在战略安全领域的理解与合作,也为全球战略稳定提供了新的思考,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将继续为两国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我们期待中美两国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