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数读|上半年国民经济:稳·进·新·畅,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呈现出“稳、进、新、畅”的特点。“稳”体现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和物价总体平稳;“进”体现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体现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畅”体现在市场供需衔接顺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总体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符合预期,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权威数读|上半年国民经济:稳·进·新·畅
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实现了“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畅通循环”的显著成效,本文将基于权威数据,从“稳”、“进”、“新”、“畅”四个维度,全面剖析上半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揭示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及未来展望。
稳:经济基本盘稳固,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
1 经济增长稳健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显示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5.7%,三大产业协同发力,共同支撑起经济增长的稳健格局。
2 就业与物价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达到754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有效保障了民生稳定,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2%,温和上涨,保持在合理区间,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3 外需表现良好
尽管面临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出口总额仍实现同比增长7.9%,进口增长4.9%,贸易顺差有所收窄,但整体外贸表现依然强劲,展现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进: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2%和8.9%,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市场准入门槛降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6月底,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6亿户,同比增长5.4%。
3 对外开放新举措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容,新增或扩大多个领域外资准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新: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1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上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8.8%,占GDP比重达到2.62%,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3 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畅:市场循环畅通,内需潜力释放
1 消费恢复性增长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其中服务消费增长迅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2 投资信心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落,但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转型升级的支持。
3 供应链韧性增强
通过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机制建设,有效应对了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位于扩张区间,显示生产供给能力稳步恢复。
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在“稳”、“进”、“新”、“畅”四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内需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需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加强政策协调与应对,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